返回列表日期:2018-12-12閱讀:5694
12月7-9日,由太陽GG(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二屆國際城市生態學會中國分會(SURE-China)學術研討會暨第七屆城市生態論壇會議在上海舉辦。大會由國際城市生態學會中國分會(Society for Urban Ecology-China Chapter, SURE-China)和華東師范大學主辦,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中國生態學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和太陽GG(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協辦,華東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上海市城市化生態過程與生態恢復重點實驗室承辦。大會旨在為中國城市生態學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與合作提供交流平臺,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可持續城市:生態、宜居、健康”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研討。
第二屆國際城市生態學會中國分會(SURE-China)學術研討會暨第七屆城市生態論壇會議開幕
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梅兵,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SURE-China名譽理事長宋永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生態學會理事長、SURE-China理事長歐陽志云研究員和國際景觀生態學學會中國分會(IALE-China)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胡遠滿研究員等共同出席開幕式,并分別致辭。開幕式由大會共同主席、華東師大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上海市城市化生態過程與生態恢復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李俊祥主持。
梅兵首先致歡迎辭。她指出在上海舉辦國際城市生態學會中國分會(SURE-China)的意義重大,恰逢其時,華東師大的生態學科,尤其是城市生態學,有較好的積累和優勢。華東師大愿意為促進城市生態學的發展和城市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搭建更大的交流合作平臺,共同推進城市生態學的發展,并做出應有的貢獻。
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梅兵致辭
宋永昌在致辭中簡要回顧了中國城市生態學會的發展歷程,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生態學學科的建立、發展以及研究成果,并對組織承辦此次會議給予高度評價。宋永昌提出,在目前中國的城鎮化、生態文明、健康中國戰略下,城市生態學大有可為。他希望廣大的城市生態學者積極參與到國家和地方的城市建設當中,發揮城市生態學的積極作用,為建立生態、宜居、健康的可持續城市做出貢獻。
SURE-China名譽理事長宋永昌致辭
歐陽志云則對中國城市化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以及中國城市生態學研究的進展作了介紹,提出未來城市生態學研究應該圍繞人與自然耦合機制、城市生態承載力和可恢復性等多個研究方向進行深入研究。
SURE-China理事長歐陽志云致辭
IALE-China理事長胡遠滿研究員代表IALE-China向大會召開表示:,并建議景觀生態學和城市生態學同仁進行合作,共同推動中國城市景觀生態學的發展。
IALE-China理事長胡遠滿研究員致辭
來自國內98所高校、47家科研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的450余人參加大會。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趙景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歐陽志云、深圳人居環境委員會生態文明建設處處長張亞立、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闞海東、華東師范大學城市化生態過程與生態恢復重點實驗室主任達良俊教授等5位專家作大會特邀報告。
趙景柱介紹了景感生態學的內涵與實踐,同時探討了景感生態建設促進可持續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途徑。歐陽志云介紹了全球快速城市化時代,城市化的發展帶來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并重點強調了中國城市生態環境問題的特征以及未來的研究目標、關注焦點及挑戰。張亞立首先對城市生態管理中的問題進行概括,指出現階段中國城市生態管理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以深圳市為案例,介紹了城市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如何利用城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體系對城市生態價值進行探索,以及如何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闞海東的報告,介紹了空氣污染的暴露水平和疾病負擔,中國的PM2.5顆粒物污染和臭氧濃度的歷史變化及其帶來的疾病負擔,中國空氣污染與居民健康的研究現狀和研究成果,以及空氣污染的健康和死亡風險、大型隊列研究等進展,以及對空氣污染導致的健康風險進行干預策略,最后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了空氣污染健康防護的一些建議和干預手段。達良俊的報告,介紹了城市生態學定義的演化、城市生態空間修復的實踐,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時間等內容,提出城市受損退化生態系統需要從結構修復和功能恢復兩方面同步進行的理念,并展示了大量的城市生態科研和生態修復與恢復的實踐案例。5位專家的報告信息量大、精彩紛呈,為大家帶來目前國內城市生態學界和政府管理部門的前沿熱點和引領性的工作,受到大家的歡迎。
此次大會設置了16個專題,涉及城市生態系統服務與城市景觀可持續性、可持續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山地城市生態空間格局與生態安全、可持續城市形態與綠地保護研究、城市生態遙感:實踐與探索、城市生態恢復力與彈性實踐、城市熱島的定量識別和生態適應、城市生態環境與人群健康、城市物質代謝和資源循環、生態城市適應性管理與可持續發展、城市生物多樣性格局與關鍵生態空間恢復、大數據與智慧城市、園林生態與宜居城市、城市藍綠基礎設施動態及其生態服務等多個熱點研究領域,以及城市生態長期定位觀測指標方法和崇明城市世界級生態島建設2個論壇。
第二屆國際城市生態學會中國分會(SURE-China)學術研討會暨第七屆城市生態論壇會議的召開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是全球城市化背景下對城市生態環境問題的積極應對,為國內各高校及科研單位提供了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志愿者和會務組合影
我司在本屆會議上首次展示了公司航空攝影測量、多光譜、高光譜在森林調查、環境監測和城市生態應用中的研究成果。獲得了與會嘉賓的廣泛關注。
文:來源|華東師范大學 圖|潘晨華 李振東 編輯|夏崢 編審|郭文君